尊龙凯时官方

当前位置: > 尊龙凯时官方 >

池州:小田变大田 农户心里甜-中安在线池州频道-新闻中心

时间:2023-09-28 16:11    作者:admin     点击:

  池州:小田变大田 农户心里甜

  中安在线池州频道

  新闻中心

  近年来,东至县昭潭镇因地制宜推行“小田变大田”,有力促进了农田增效、农业增产、农民致富与集体增收。

  图为该镇营桥村连片农田鸟瞰图。(资料图片)通讯员 陈赵元摄

  7月17日,记者来到贵池区秋江街道莲台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看到,与传统豆腐块状农田分布方式不同的是,这里没有横七竖八的羊肠小路和错综复杂的排水沟渠,而是成方连片的农田一直延伸到远方,颇为壮观。

  “这里曾是撂荒地,无人种也无人租。”莲台村党总支书记徐光辉说。过去,由于田块大小不一,地势高低不平,水源分布也不均衡,耕作起来费时费力、效率低下。为了破解这一难题,去年10月,莲台村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,大力实施“小田变大田”和“宜机化”改造,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、不改变土地所有制关系前提下,将小而散的田块整合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,对外流转和承包。

  “我们投入资金205万元,平整土地399亩。”徐光辉告诉记者,他们还建设了新的机耕路、沟渠,沿途种上树木,为农田配上了杀虫灯。

  荒地变良田,改变了农民不愿种粮的观念。过去承包费每亩200元无人问津,现在涨到每亩500元一亩难求。“改造后的大田,一台插秧机一天就能耕种50亩以上,降低了用工成本,提高了生产效率,种粮信心也更足了。”种粮大户吴清华高兴地说。

  在东至县尧渡镇良田村,临近206国道旁的约120亩耕地,同样因为基础设施差、田块小而散,群众不愿种。今年年初,村集体将其统一流转下来进行集中整治改造。

  改造后的耕地由原先375块小田变成了现在33块大田,块均面积由0.3亩变成了4亩,总面积还增加了5%左右。因田块布局合理,排灌设施建设完善,全部能实现机械化耕种收,承包费也由以前每亩100元增加到现在的每亩300元。

  “把整出的新地再发包给种植大户,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双增收。”良田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胜激动地说,如今良田村真正变成了“良田村”。

  “小田变大田”激发了土地活力,带来了粮食产量提升。连日来,青阳县杨田镇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的早稻陆续迎来收割,田野间机械轰鸣、车辆穿梭,再也不见过去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“双抢”景象。

  “预计今年亩产量将达到450公斤以上,通过机械化收割,300亩的早稻将在两天之内收割完毕。”看到车上装满沉甸甸的稻谷,杨田村种粮大户潘发友露出了幸福的笑容。

  民非谷不食,谷非地不生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。近年来,池州各地探索“小田变大田”、促进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实践如“雨后春笋”般涌现出来,一幅“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连”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
  “我市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平整、撂荒地整治行动紧密结合起来,通过消除田埂束缚,改善耕种条件,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,极大提高了耕地质量。”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。据初步统计,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来,全市直接或间接实现“小田变大田”近5万亩。

  据了解,我市将继续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“小田变大田”示范工程建设,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,加大撂荒地整治投入力度,让农户切身感受到“小田变大田”后带来的“降成本、提租金、增面积、得分红”的好处,从而引导更多大户自发投身到“小田变大田”中来。

  同时,按照保护耕地、集约节约用地原则,强化耕地执法监管,严格控制耕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规模,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,确保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真正得到落实。

咨询中心